教育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,比直接讲道理更有用
作者:本站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9-04-26 浏览次数:833


与孩子相处,难免会有很多情绪化的时候,前一刻还母慈子孝,下一秒就鸡飞狗跳,孩子一哭二闹三打滚,爸爸妈妈或哄或骂或不管,而有耐心的爸爸妈妈还是会跟孩子讲道理的。


如果爸爸妈妈能耐心讲道理,而孩子能够听进去,算是比较理想的相处模式了。但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,再听话的孩子,有时候也会听不进道理,甚至一反常态地“胡搅蛮缠”。


这是因为道理往往都是与外界相处的 “自我要求”, 并不能解决孩子内心的“自我诉求“。


1.孩子需要情绪教育


情绪化的问题首先应该回归到情绪本身,我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,正视自己的情绪,解决自己的情绪。所以,孩子需要情绪教育。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个视频:一个外国爸爸对发脾气的女儿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语。


这位爸爸言语间呈现出很好的教育角度:

1.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,自己的情绪要自己学着去消化,而不是沉浸其中等待别人来满足、抚平。

2.只要能摆脱坏心情,可以适度地发泄、破坏,但是不要伤害自己与他人。

3.如果问题来自别人,要说出来,大家才能公平地讲道理。


2.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


“你要哭就哭吧,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!”

“你看别的小朋友,谁像你这样不听话的!”

“这么点小事你就哭,没出息。”


强势的爸妈常常无意间打压孩子的情绪,好像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是不合理的、错误的、不能被接纳的。长此以往,每当孩子想发脾气,就会被一种“负罪感”压抑,慢慢地,孩子就会封闭自己的情感表达。


所以,我们要允许孩子哭闹、不讲理,但要告诉孩子: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等你哭闹完了、能控制自己了,我们再谈。


3.情绪问题是孩子的成长契机


孩子负面情绪背后,往往是有原因的,这些问题里隐含着孩子的认知偏差、认知不足等问题,如果爸爸妈妈能就问题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,以后孩子就能很好地面对类似情况。


幼儿园有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:



在我们幼儿园附近一个小区广场上,有个两岁出头的孩子摔倒了,膝盖在地板上擦破了皮,孩子当场大哭。他的奶奶一边安抚他不哭不哭,一边用力地踩踏孩子摔倒的地方,说都是这地板不好,把宝宝绊倒了,奶奶打它了。但是孩子看着一动不动的地板,还是不停地哭。孩子的妈妈过来了,了解了事情原委后,妈妈让孩子站在刚刚摔倒的地方,蹲下来温柔地替孩子擦去眼泪。


妈妈问:“宝宝是不是很疼?”

孩子点了点头。

妈妈:“宝宝怕不怕疼?”

孩子又点了点头。

妈妈:“妈妈小时候也很怕摔倒,怕疼,但是后来就不怕了,你知道为什么吗?”

孩子停止了哭泣,认真地听妈妈说。

妈妈:“因为每次摔倒,我们都能获得超能力,让我们更强壮,等我们获得足够的超能力的时候,我们就不会摔倒了,也不怕疼了。”

一瞬间,孩子的眼睛让人感觉亮了很多,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膝盖上的伤口。

妈妈:“是不是没有那么疼了?”

孩子点点头,用手擦干自己的眼泪。


后来,这个孩子进了我们幼儿园,老师发现,这个孩子在面对尝试与挑战时,要显得比一般孩子积极、从容很多。


老师说:这个聪明的孩子显然不相信奶奶所说的,但是他在身心上一时又无法排解这种突如其来的疼痛,而妈妈所说的正好解除了他的困惑与不安。



当然,孩子的情绪背后的问题不都是浅显的,孩子哭闹时常常会很烦人,爸爸妈妈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就已经是对孩子很好的情绪教育了哦。如果爸爸妈妈再多些耐心,引导孩子找出问题,解决问题,那就更完美了!


注: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。